中新网南昌12月1日电 (记者 吴鹏泉)12月1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江西省人民政府在南昌举行发布会,介绍江西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情况。记者从会上获悉,江西中药材种植面积近五年增长了1.78倍,目前已经达到了334万亩。
12月1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江西省人民政府在南昌举行发布会,介绍江西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情况。吴鹏泉 摄
江西中医药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杏林文化、庐陵中医、盱江医学流派和樟帮、建昌帮传承上千年;中药材资源丰富,有枳壳、车前子、栀子等多个品种道地药材。
江西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王海涛在会上介绍,围绕“赣十味”“赣食十味”等道地中药材,江西推进规模化规范化种植,重点是依托赣中道地药材、赣东特色药材和环鄱阳湖的药食同源药材三大药材产区,高标准建设赣产道地药材生产基地。
“目前,我们已经建成54个‘定制药园’,35个中药材品种建立了追溯体系,基本打通了从药园到药厂的供应链。”王海涛说。
江西还制定中药材良种繁育、种植(养殖)、采收、产地加工、储运等覆盖中医药全生产过程的技术标准,制定(修订)江西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中药配方颗粒省级标准等,全面推进中医药标准化体系建设,完善中药饮片追溯平台建设,确保生产过程有标准、能溯源。
据统计,江西开展了91项中医药标准化研究,建立了8项国际标准、4项国家标准和8项地方标准。
在保障中药材质量、加强中药质量监管方面,江西省卫健委党组成员,江西省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刘晓辉说,江西各级药品监管部门上下联动、横向协作,突出检查重点、强化隐患排查,形成一张覆盖中药生产全过程的监管网络。通过监检联动、交叉检查、重点企业“回头看”等方式,提高检查质量和效率;采取群众点单、监管部门抽样、检验机构检验的形式,抽检中药饮片。对查出的问题,进行限期整改,持续跟踪整改提升情况,并视情节轻重,进行查处。(完)
中新网南昌12月1日电(卢梦梦)1日,记者从江西省南昌市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8810”行动计划(2023-2026年)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未来几年,南昌将全力做大做强8条制造业重点产业链条,打造8个标志性产业集群,力争实现年均10%左右的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增长目标,加快建设体现南昌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南昌市副市长赵捷在发布会上表示,产业链现代化“8810”行动计划包括1个总体行动计划、8个分产业链行动方案。到2026年,南昌市“4+4+X”产业体系将持续深化完善(电子信息、航空、汽车及装备、新能源4个新兴产业,新材料、医药健康、绿色食品、轻工纺织4个特色产业,工业设计、智慧物流、检验检测、科技咨询等若干生产性服务业),力争实现产业链现代化建设“8810”目标。
图为江西省南昌市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8810”行动计划(2023-2026年)新闻发布会现场。 卢梦梦 摄
其中,实现“8810”目标即:电子信息、航空、汽车及装备、新能源、新材料、医药健康、绿色食品、轻工纺织8条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全面提升,打造VR、光电及通信、航空装备、汽车、新型储能、铝型材、医疗器械、针纺8个优势明显、集中度高、关联性强、有竞争力的标志性产业集群,全市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10%左右。
“根据产业链现代化‘8810’行动计划,我市将继续坚持制造业立市不动摇,围绕8条重点产业链完善链长制工作机制,推行‘链长+链主’‘链长+园区’工作模式,建立健全常态化、制度化政企沟通渠道。全面启动新一轮数字化改造,积极推进‘5G+智慧工厂’建设,着力建成一批智能化改造示范标杆项目,引领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实现集群式数字化转型。”南昌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骆军介绍。
“作为南昌市汽车产业的核心集聚区,下一步我们将不断推动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围绕电机、电控、汽车电子、动力电池等重点环节关键领域加速布局,实现高端补链、终端延链、整体强链上的新突破。同时,加速产业创新能力升级,加强政府引导,持续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推动研发成果就地产业化,带动产业链向高附加值核心环节延伸,实现产业融合发展。”南昌小蓝经开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涂莉华说。
“在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上,我们将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产业和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牢牢把握科技创新优势,聚焦发掘一批创新能力强、专业领域新、发展潜力大的创新型企业,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发展。”南昌经开区管委会三级调研员周辉表示,该区还将加快推进绿色转型发展,引导企业走绿色、集约、可持续发展路子。协同发展服务型制造业和生产型服务业,打造服务型经济新业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