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武汉12月1日电 (记者 张文晖)实现“双碳”目标,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近年来多地发展规划提出要探索建设“光储直柔”建筑。12月1日,施耐德电气宣布其光储直柔示范基地在武汉正式落成。
12月1日,施耐德电气宣布其光储直柔示范基地在武汉正式落成。主办方供图
当前,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已成为能源行业的共识及努力方向。然而,由于新能源发电具有间歇性和不稳定性,传统的“源随荷动”模式已难以满足当前电力的消纳和调配需求,在此背景下,进一步挖掘用电侧的调节潜力变得至关重要。
建筑能耗是中国能源消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受益于政策推动、光伏技术进步和需求增长,推动“光储直柔”技术和建筑工业融合、协同发展,打造绿色低碳建筑,是实现“双碳”目标的一大助力。这其中,“光储直柔”技术不仅能提升建筑能效,还可以进一步实现电能替代与电网友好交互的新型建筑能源系统,是实现建筑减碳的创新手段之一。
什么是“光储直柔”?“光”是指在建筑物表面安装太阳能光伏系统;“储”是在建筑内布置分布式蓄电以及利用智能充电桩、电动汽车等,使建筑成为一个储能场所;“直”是指建筑内部采用直流配电;“柔”是指使建筑用电系统成为电网的柔性负载。
12月1日,施耐德电气宣布其光储直柔示范基地在武汉正式落成。主办方供图
中新网记者在示范基地落成现场了解到,此次落成的武汉光储直柔示范基地,可通过完整直流产品、解决方案以及系统层面的柔性调节能力,实现新增充电桩等关键负载100%的光伏绿电供给,并结合已有光伏发电,帮助整个工厂每年减少577吨的碳排放,由此实现年均13%的减碳目标。随着方案的逐步迭代,未来该示范基地将持续帮助施耐德电气武汉工厂实现高效用能、清洁低碳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施耐德电气高级副总裁、能源管理低压业务中国区负责人任婧表示:“入华36年来,施耐德电气凭借自身强大的数字化基因,为中国各行业绿色转型发展不断赋能。武汉光储直柔示范基地的正式落成,是我们在武汉发展的又一重要里程碑。未来,施耐德电气将持续以创新精神引领行业升级,积极推动光储直柔技术在建筑、工业和城市应用领域的广泛应用,立足武汉,辐射全国,在为武汉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贡献智慧力量的同时,助力中国各大产业加速迈向高效和可持续未来。”
据了解,目前中国已落成多个光储直柔建筑,如位于北京城市副中心文化旅游区的环球供电服务中心营业厅、深汕特别合作区的中建绿色产业园办公楼等。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主任江亿曾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要实现2060年前碳中和目标,2050年前后,我国风电光电的装机容量会占到电力总装机容量的80%以上。将建筑物变成“充电宝”,能够柔性用电,发挥调节和储能的功能,有望破解电力系统的难题,这也是设计发展“光储直柔”的目的。(完)
中新网沈阳12月1日电 (李晛)“如果没有你们的调解服务,我们公司就要面对一起集体劳动争议了!”近日,辽宁省大连市某大型商超公司负责人对中山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的调解员赞不绝口。
不久前,该公司因货品流转订单严重下降,对数十名员工采取了自然减员、轮岗交流等措施,引发员工不满。仲裁机构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立即与派驻仲裁机构的调解员一同前往公司调处争议。经过连续两天耐心细致的调解,公司最终同意与员工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并发放经济补偿,全体员工的诉求得到满足。
这件事的圆满解决,得益于辽宁省人社厅以党建为引领,找准党建与业务结合点,夯实“党建引领,仲裁为民”服务品牌,走出了一条党建与劳动仲裁工作双融双促的新路径,推进基层调解组织建设,不断构筑劳动人事争议多元化解、齐抓共管的新格局。在基层党支部成立以党员仲裁员为主,组建“劳动法律公益服务专家团队”,组织到企业开展“劳动用工法律指导”主题党日活动,为企业量身定做用工风险防控方案,规范企业用工行为。以党员仲裁庭为基础,组建派出庭、巡回庭、速裁庭,实施要素式办案改革,快立快审快结案件,为群众提供便捷高效服务。
2023年,辽宁省人社厅党组制定《辽宁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领域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方案》,明确要实现劳动关系和谐稳定新突破,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到2025年,调解成功率达到72%以上。为此,辽宁省人社厅仲裁部门通过调解先行,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加强跨界协同,联合总工会、司法行政、工商联、法院等8部门形成《进一步加强劳动人事争议协商调解工作实施方案》,提出12条举措,指导各地区建设规范化调解组织、打造多元化调解队伍、创新多渠道调解方式,筑牢劳动争议的“缓冲区”,全面构建争议预防、协商、调解处理体系,打造“一站受理、调解为主、多元调处、裁审衔接、立审执全链条贯通”的维权中心,形成维护劳动者权益的工作合力,最大限度减少劳动者维权成本。
据悉,沈阳市创新建立以党员为骨干的全国首家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权益一体化保障中心,大连市深化人社、总工会、司法行政三方协同打造“人民调解+劳动仲裁+法律援助”一站式服务,鞍山市联同总工会、法院、企协、律协为企业提供“专家上门,现场问诊”体检式服务......截至目前,全省获评国家级金牌调解组织12家,前三季度各类基层调解组织调解案件1.55万件,调解组织调解成功率高达95%。
“深化劳动争议源头治理工作,把多元化解贯穿于劳动争议协商、仲裁全过程,能大大减轻双方当事人的压力。”辽宁省人社厅副厅长刘宁表示,在仲裁工作中以党建为牵引,充分发挥一线基层仲裁员党员骨干先锋模范作用,深入基层解难题,听民声、察民情、解民忧,下好先手棋,将劳动争议止步于仲裁和诉讼前,解决基层社会治理矛盾,更能为基层群众办实事。(完) 【编辑:刘阳禾】